1.自然資源部將指導各地推進“凈礦”出讓,加快推進重點礦業項目審批,扎實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7月11日訊,在“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就“推進國家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具體措施”等內容答記者問。他表示:一是強化重大基礎工作。開展礦產資源國情調查,加強礦產基礎地質調查工作。二是加強支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政策供給。完善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管理制度和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登記管理,鼓勵實施礦產資源綜合勘查,同時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三是加強科技支撐。推動實施相關重大科技項目,推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實施,并在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評選中專門設立“地質找礦獎”,激勵地勘隊伍找礦積極性。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優化完善相關政策,為各類社會主體投資礦產勘查開發創造良好環境,比如,指導各地推進“凈礦”出讓,通過加強礦業權出讓前期準備工作,提高服務效率,加強用地用林用草要素保障;加快推進重點礦業項目審批,促進拉動內需和穩增長,以有力舉措扎實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2.《全球礦產資源儲量評估報告2023》《中國礦業金融發展報告2023》相繼發布
人民網7月9日訊,在日前的中國礦業金融座談會2023上,《中國礦業金融發展報告2023》《全球礦產資源儲量評估報告2023》相繼發布。其中,《全球礦產資源儲量評估報告2023》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發布。該報告在2021年首次發布的《全球鋰、鈷、鎳、錫、鉀鹽礦產資源儲量評估報告》基礎上新增鐵、錳、鉻、銅、鋁、鉛、鋅、磷8種礦產,并更新了鋰、鈷、鎳、錫、鉀鹽5種礦產的數據,全面客觀評估了截至2021年底全球13種礦產資源儲量的信息?!吨袊V業金融發展報告2023》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中國銀行首次聯合發布,從礦產資源稟賦、價格要素、定價機制、資本市場、貨幣結算和ESG金融標準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為金融促進礦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提供了參考。
3.江西德興閔家塢銅錫多金屬礦普查初步圈定4條銅銀礦(化)體,預計銀潛在資源量達中型規模
江西省地質局網站訊,由江西省地質局第六大隊礦產地質院承擔的省財政項目“江西省德興市閔家塢銅錫多金屬礦普查”日前順利通過野外驗收,并取得找礦突破。該項目是2021年省級財政出資地質勘查項目,總經費為302萬元。項目通過物探、槽探、鉆探、采樣、測試分析等手段,初步查明區內地層、構造、巖漿巖、圍巖蝕變等成礦地質條件,初步圈定4條銅銀礦(化)體和1條鉛銀礦(化)體,初步估算勘查區遠景資源量:礦石量約363萬噸,金屬量銅約2.7萬噸、金屬量銀約240噸,預計銀潛在資源量達中型。
4.海南省地質局新組建的6家事業單位揭牌成立
南國都市報7月10訊,海南省地質局新組建的6家事業單位日前揭牌成立,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通過此次改革,海南省地質局所屬事業單位由原來的12家重新整合為6家,即海南省地質調查院、海南省海洋地質調查院、海南省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院、海南省地質資料院、海南省礦產資源勘查院、海南省地質測試研究中心。合并后的6家單位分工更加明確,公益一類單位將聚焦陸域、海洋、環境、地質大數據等公益性地質工作,公益二類單位將圍繞自貿港建設開展礦產勘查、地災綜合防治、地質測試等市場服務。改革落地后,海南省地質局將立足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的發展定位,面向資源、環境、生態、災害四大主導產業,服務國家能源資源安全保障、海南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海洋強省建設、“三極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發展安全等六大方向。
5.四川盆地首次打出超80℃地熱井
四川省地質局網站7月11日訊,由四川省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實施的“雅安市雨城區周公山溫泉開發”項目(一期)日前順利通過現場驗收,經測量,井口水溫達83℃。該井成為四川省地質局響應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地質+”戰略,賦能文旅產業發展的又一碩果。四川盆地及周邊地區發現的溫泉溫度多在40℃-60℃,此次周公山地熱礦泉水溫超80℃,刷新了四川盆周地區地熱溫度的最高紀錄。據介紹,該地熱井井深3980米,出水溫度82℃-84℃,地熱水流量每天超700立方米,水中的氟、鍶、溴、碘、鐵、鋰、鋇、偏硼酸、偏硅酸達到命名濃度標準,具有極高的理療價值。
6.美國政府計劃將鎵、鍺列入關鍵礦產清單
路透社訊,在中國宣布對半導體中使用的兩種金屬實施出口限制后,美國國防部對外表示,目前該國擁有鍺戰略儲備,但沒有鎵庫存儲備,國防部正積極采取措施,利用《國防生產法》第三章,增加國內對微電子和太空供應鏈關鍵材料的開采和加工,包括鎵和鍺。據悉,近期美國政府擴大了根據《國防生產法》可能獲得資助的關鍵礦產生產項目的數量,并計劃將鍺和鎵列入美國政府確定的關鍵礦產清單中。美國航空航天工業協會國際事務副總裁Dak Hardwick認為,美國國防部最終將需要尋找鎵和鍺的替代來源,同時中國的限制可能會促使美國立法者增加對關鍵礦物的投資。
7.英國地質調查局在線發布礦產勘查報告,涉及267個礦產勘查項目
英國地質調查局網站7月10日訊,英國地質調查局(BGS)關鍵礦產情報中心(CMIC)日前已完成對BGS持有的《礦產勘探和調查撥款法》(MEIGA)報告子集的掃描。這些報告包含了1971年至1984年間在英國進行的267個礦產勘查項目的記錄,將有助于評估英國關鍵礦產前景。同時,通過向希望探索英國關鍵礦產潛力的公司提供可訪問的歷史信息,支持英國政府的關鍵礦產戰略。目前,第一批掃描報告已在網上公開發布,可在CMIC網站進行查看。據悉,MEIGA報告由英國前貿易和工業部資助,用于有色金屬、螢石、鋇和鉀肥的礦產勘查。該方案帶來了重大的新發現和開發,包括蓋爾洛克銅鋅金礦、帕里斯山銅鉛鋅礦床和赫默頓鎢錫礦床。MEIGA報告包含地質測繪、土壤和河流沉積物地球化學數據、地球物理調查、巖心測井、化驗數據等五部分內容。
8.歐盟將鋁列入關鍵原材料目錄
Mining.com7月7日訊,歐盟日前將鋁列入《關鍵原材料法案》(CRMA)涉及的礦物和金屬目錄中。該法案是歐盟保障必需原料以便在全球脫碳過程中同中美競爭戰略的核心。CRMA最初沒有將鋁包括在內,此舉遭到業內的普遍反對。為此,歐盟重新修改了法案,并將鋁及其上游的鋁土礦、氧化鋁列入關鍵原材料目錄,充分表明了歐洲對安全供應的擔憂日益上升。國際鋁業協會(IAI)預測,2030年全球鋁需求量將達到1.195億噸,增幅近40%,意味著10年內鋁行業需要增產3330萬噸。
9.國際鎵買家加緊囤貨,行業供求形勢緊張,全球鎵價格上漲27%
財聯社7月12日訊,全球最大的鎵采購商Freiberger Compound Materials日前表示,中國計劃對鎵實施出口管制政策發布后,其客戶瘋狂囤積該公司使用鎵金屬生產的特殊半導體晶圓,行業供求形勢非常緊張。據估計,Freiberger每年消耗幾十噸鎵,約占全球產量的10%,其原料供應幾乎完全依賴中國。Freiberger首席執行官Michael Harz表示,目前公司的中國供應商正在提供獲得出口許可證所需的數據,8月1日出口管制生效時交貨將停止,大約1個月后交貨將恢復,但現在尚無確切可靠信息。據悉,在中國宣布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后,不少國際鎵買家已經開始加緊囤貨。上周,全球鎵價格上漲了27%。鎵和鍺都是高價值產品,產量較小,交易商通常不會持有大量庫存。
10.因鋰短缺歐美汽車制造商紛紛布局上游鋰礦資源
紐約時報7月8日訊,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激增,現有規模的鋰礦企業產能已無法滿足車企需求,許多歐美汽車制造商正想方設法爭取小型鋰礦的專屬供應權,以防被別的車企捷足先登。今年1月,美國通用汽車投資6.5億美元開發內華達州一處鋰礦;近期,福特公司同智利和加拿大魁北克企業分別簽署鋰礦合作協議。在電池組裝生產線方面,歐美車企也積極在美國密歇根、田納西以及德國薩克森州等地布局。業內人士指出,建立鋰供應鏈的成本高達510億美元。與此同時,鋰礦價格自2022年初以來就不斷飆升。有業內人士預測,后續鋰礦產能發展起來會供過于求,但歐美車企不敢掉以輕心,他們擔心如果近幾年內不能確保上游供應,可能永遠跟不上電動化潮流。